重磅数据丨从时间利用看消费变迁
发布时间: 2025-05-09 02:17:04    作者:M6米乐官网登录入口


  。时间利用调查是一项规律性的全国性调查,此前分别于2018年和2008年进行过两次。

  开展时间利用调查是各大国的常规操作。例如,美国劳工统计局(BLS)年年都会组织并且开展“美国居民时间利用调查”(American Time Use Survey,简称ATUS)。

  从稀缺性、机会成本、可交换性、投资价值和效用等角度来看,时间能被视为个人的重要资产。时间是一种绝对均等供给的稀缺资源,无论个人的财富、地位或背景如何,每个人每天都拥有相同的24小时这一“资产总量”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在初始分配上,时间资源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均等的,即具有时间供给的“基数平等性”。

  虽然时间的自然供给是公平的,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,人们在不同活动中的时间分配会使其产出的边际收益(marginal benefits)和主观效用(subjective utility)产生差异。

  时间分配本质上是消费场景的分配:任何消费行为背后的基础性约束都是时间。通过对比2018年和2023年居民时间分配的差异,我们大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消费场景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。

  要理解消费,不只是理解在同一个品类下,资金的流向和品牌的胜负,更是洞察人们如何在多个品类间取舍,如何在不一样的需求间分配有限的资源(包括注意力、钱、时间,还有情绪)。最终,我们关注的核心,不单单是人们选择了什么品牌或产品,而是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权衡每一分钟,将时间投入到各种不同的事务中去。

  所以,瑞幸的对手不只是星巴克;不仅是同一赛道上的咖啡连锁,还包括奶茶、瓶装水、啤酒、果汁等所有饮品——甚至还涵盖了那些和休闲、社交相冲突的活动,比如学习、健身、通勤,乃至睡眠。真正的竞争在于:什么活动能赢得人们宝贵的时间和关注。这一竞争超越了行业的边界,触及了我们正常的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  首先,每个人一日时间合计为1440分钟。在2024年(此次时间调查),全国所有居民的平均时间分配如下:

  睡眠活动占一天的40.7%,是大且复杂的消费场景。睡眠与多个国民经济行业密切相关(括号内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,以便读者按图索骥,进行更多有关数据查询):

  中成药生产(2740)和生物药品制造(2761),如涉及:助眠药物、褪黑素类保健品、减轻疲劳的补品等

  保健食品制造(1492),如涉及:维生素、矿物质补充剂、草本安眠产品等

  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(3852),尤其是其中的助眠香薰、空气净化剂等相关产品。

  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(3859),尤其是其中的电暖气、电暖炉、电热毯等家用电热取暖器具

  健康咨询(7244),尤其是睡眠障碍治疗、失眠咨询等服务,包括配套的睡眠监测设备、心理健康产品。

  化妆品制造(2682)和口腔清洁用品制造(2683),尤其是其中的:沐浴露、洗发水、护肤霜、洗手液、剃须膏、牙膏、护发产品等。

  香料、香精制造(2684)和其他日用杂品制造(4119),尤其是香水、香水喷射装置、粉扑、粉拍

  化学药品制剂制造(2720)和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(2915),尤其是其中的计生用品

  五年间,用餐活动时间变化不大。看来预制菜渗透率的增高,对于饮食行为,并未在时间上产生明确影响:一种可能是,预制菜的渗透率被高估了;另一种可能是,预制菜对于人们用餐简便性的提升有限。

  用餐活动中所指的包含在外和在家用餐,但在家用餐的平行数据稀少。我们姑且考虑在外就餐部分,来从多个角度理解用餐活动时间数据。

  2019年,我们国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(以下称社零)中的餐饮收入为46721亿元;2023年社零中的餐饮收入为51837亿元。2023年比2019年,名义增长10.95%。

  考虑到2019至2023年,累计通胀约为8.79%。因此,餐饮消费在过去五年的实际增长率大约为1.98%。这个数值,与平均用餐活动时间(降1%),都可被理解为非常有限的波动。

  2024年的有酬劳动时间,比2019年降低21.2%,如此大的降幅,能够理解为:暴降。

  2019年,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8.1%,到2024年为21.1%,增长3个百分点。2019年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2.6%,到2024年为14.9%,增长2.3个百分点。而60和65岁以上老人,分别增加了4600万人和3400万人。更多的人退出工作岗位,显然降低了社会有酬劳动的平均时间。

  2019年,各类在校生人数大致为2.82亿,占同期总人口的20.14%。到2023年末,在校生2.91亿人,占总人口20.64%。其中的高等教育在校生,则从2019年的4003万人,增至2023年的4573万人,增幅近15%。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,也从2019年的50%出头(51.6%)增长到2023年的近60%(59.6%)。

  我们通过第三方数据(智联、前程无忧、猎聘),中国2023年的平均小时薪资介于43-54元/每小时。因此日均有酬劳动时间减少54分钟,意味着日均收入降低40-50元。

  2019年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,其中工资收入17186元,占比55.9%。2023年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,其中工资收入21692元,占比55.3%。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,从此套数据测算出的工资实际增速约为16%。

  这与有酬劳动时间明显降低的数据有些难以调和,可能合理的解释是:小时工资水平从2019至今,增长超过40%。

  首先,家电智能化降低了家务劳动时间。以洗碗机为例,在2019年中国洗碗机渗透率约为1%,而到2023年则超过5%。而美国、欧洲、日本的洗碗机渗透率分别为75%,60%和50%。这从一个侧面说明,中国家务劳动时间(在家务量不变的情况下),还有不少降低空间。

  其次,家政服务规模在2019年约为5500亿元,到2023年增长至7800亿元,增幅达42%。家政服务消费人群,从2019年的3.2亿人,增长到2021年的3.9亿人,增幅达22%。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,显然降低了家务劳动时间。

  2019年,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0.48‰,总和生育率为1.47;到了2023年,中国人口出生率为6.77‰,创历史新低。总和生育率进一步下降至1.08,远低于更替水平。

  户均规模从2020年的2.62人/户,减少到了2.57人/户。其中一人户,从2018年末的8464万户,增加到2023年末的1.26亿户。一人户的暴增,显然直接意味着,大量的人群并无“可以陪伴照料的家人”。因此,映射到数据暴跌43.4%很容易理解。

  小包装食品、即食食品,家电多功能一体机,多功能家具,小型家电,宠物,社交APP,虚拟社交,游戏和心理咨询服务,都将在这种社会趋势下取得一定发展。

  2019年,我国的网上零售额为10.63万亿元;到2023年,暴增至14.6万亿元。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,从20.7%(2019年)增至27.6%(2023年)。电子商务的渗透率升高,能很好的解释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间投入的减少。

  红酒进口:2018年,中国红酒进口到达巅峰。2018和2019年,分别进口28.6亿美元和24.3亿美元红酒。之后,进口额连年下跌,到2023年,跌至11.6亿美元,较2018年的高点跌去六成。

  白酒产量:2019年,全国白酒产量为785万升,到2023年,白酒产量跌至629万升,跌去两成。

  电影票房:2019年,我国电影总票房为643亿,而2023年,下跌94亿至549亿,跌幅达15%。

  2019年,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290万,较2018年增长了52万人。到2023年,这一数字飙升至创纪录的474万,比2019年增加了近2/3。就业市场整体降温,使得许多大学生将深造视为一条重要的出路。

  与此同时,学习和培训活动日均时间增加了80分钟,占据了部分原本用于有酬劳动、无酬劳动和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。从积极的角度看,这是个人资本投入的增加;从另一面看,这反映出人们在面对日益不确定的就业市场时的提前准备。

  根据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,每年规律发布的《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》来看:

  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,我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也连年提升。但是主要城市5公里内幸福通勤人口比重连年下跌,这意味总的来讲,通勤时间每年在缓慢增加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